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荆州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综述
信息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3-06 16:55:06

  三月的荆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满城涌动的“志愿红”,成为荆州街头巷尾一道靓丽风景,他们穿梭在春色中,他们是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伴随《学习雷锋好榜样》歌声响起,3月3日上午,我市正式启动“3•5”学雷锋纪念日主题活动,拉开了2023年“参与共同缔造 共创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的帷幕,各县市区掀起了学雷锋活动热潮。

  近年来,我市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坚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不断深化具有荆州特色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社区红人”“彭国珍志愿服务队”“万家无暴”“洪湖渔民感党恩”等一大批志愿服务品牌,市域共治活力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建好队伍,夯实志愿服务“大地基”

  当前,我市正处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发展需要一种精神支撑,更需要一大批崇德向善、乐于奉献的志愿者来引领社会文明进步。

  自2016年我市出台《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以来,深入推进志愿服务被列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让志愿服务制度“立起来”。2017年,我市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负责指导统筹、组织协调全市志愿服务工作,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成立一批党员志愿者协会和志愿者服务队,形成横向延伸、纵向到底的志愿服务网络。全市在线注册志愿者117.23万人、志愿服务组织4907个,设置10000余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

  让志愿服务阵地“建起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及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窗口青年文明号、学校及医院志愿者之家等公益活动点、小区物业管理中心等资源,形成区域志愿服务阵地联盟,确保第一时间了解居民群众需求,就近就地服务居民。

  让志愿服务队伍“活起来”。为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培训体系,我市常态化开展集中辅导、座谈交流、经验共享、网络在线学习,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充实基层志愿服务力量,积极引导乡土文化人才、“五老”人员示范带动群众做志愿者,开展契合群众需求的活动,持续汇聚志愿服务的原生动力和活力。

  标兵引领,奏响凡人善举“主旋律”

  “我和我的团队会在公益路上一直走下去”,这是公安县蓝丝带志愿者协会会长甘辉芳生前常说的话。

  去年11月21日,甘辉芳连续奔波四场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后突发疾病,累倒在公益路上。

  甘辉芳常年奔波在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困境家庭的路上,组织爱心帮扶活动3307场次,募集资金和物资价值400多万元,受助对象达万余人次。她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无数志愿者和爱心团体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五年时间,蓝丝带志愿者协会会员从最初的5人增至500多人。

  和甘辉芳一样,77岁的高龄老人刘克香也热心公益事业,且在这条道路上奔跑了20余年。

  为了奉献余热,刘克香退休后开始义务禁毒宣传,他带着儿子走遍大半个中国,行程3万多公里,自制展板、自掏腰包,开展巡回义务禁毒宣传。他被评为石首十佳道德模范、荆州楷模、湖北好人、湖北禁毒先锋,被公安部授予全国禁毒先进个人等。

  朱小红是荆州区西城街道通会桥社区的“红人”,她爱好用毛线制作包包、帽子、围巾等手工艺品。有一次,一个朋友看中了她做的包包,向她订购,这让朱小红有了组建团队的想法。

  在社区支持下,朱小红成立了通会桥爱心手工小分队,每周为队员上一次手工课,大家的作品产生经济效益后,抽取部分基金,用来帮助社区困难家庭。

  经过口口相传,来找朱小红学手工技术的居民越来越多,小分队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成20多人。朱小红还带领大家成立了“通会书香韵”“初心义剪队”“公益演出队”等志愿者服务队。

  弘扬模范,传递荣光,好人群体以点带面,为社会传递着温暖,也为文明城市创建按下了“快进键”。

  去年,我市有5人1集体获评月度“荆楚楷模”,4人获评“湖北好人”;季度评选“荆州楷模”、“荆州好人”80人,在荆州2022“荆州楷模”暨“荆州好人”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共表彰“荆州楷模”“荆州好人”年度人物20人(组)。外卖小哥王静、新疆青年玉苏普江•艾比布拉入选2022年第一、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彰显出荆州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不断挖掘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引导广大群众学雷锋、做好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愈发浓厚。

  创新内容,掀起志愿服务“新浪潮”

  志愿服务活动是最能体现学雷锋活动时代特色的载体形式,我市在掀起学雷锋热潮的同时,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重要阵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广泛开展接地气、冒热气、有温度的文明实践活动。

  一幅薄薄的窗帘,每天固定时间拉开。

  “窗帘打开了就表示一切正常,社区通过这个‘暗号’,每天对社区老人们定点关注。”沙市区胜利街道石头闸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余晓琼介绍,为防止独居老人发生意外情况,针对社区内高龄、独居、孤寡老人开展“窗帘之约”行动,形成网格员+服务队员定期关注形式,让社区空巢老人生活更加安心、舒心、暖心。

  胡方琼是该社区的网格员,也是一名热心志愿者,她所在辖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三十几位。她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到辖区看这些老人家的窗帘状态。

  “有事情就跟我们说,需要去医院、需要帮助的,我们来跟您想办法。”这是胡方琼经常给老人们讲的话,也是她对社区老人的一份关爱与牵挂。

  近年来,我市紧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契机,不断壮大具有新时代“沙市老姨妈精神”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

  荆州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彭国珍服务队”就是“沙市老姨妈”精神一张响亮的名片,经过数十年发展,现有10个小分队,常驻队员130余人,注册队员400余人,志愿服务覆盖2个物业小区,10个散居小区,2510户居民,6000余名群众,覆盖率达到100%,在共同缔造幸福家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让志愿服务更好的融入社会治理,我市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九条措施》,建立志愿服务项目菜单,有效连接起“服务”和“需求”的两端,形成“逢五说事”、“六步说事法”、“分类组队、组团服务”模式等一批鲜活的基层治理经验。围绕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决策,先后推出“永远跟党走”、“圆梦微心愿”、“爱我荆江 保护母亲河”等一大批公益服务类品牌项目,持续扩大志愿服务品牌影响力。

  如今,一提起志愿者,人们就会感觉心头暖暖的,志愿者就像一颗颗文明的种子,他们用行动传递着文明、播撒着爱心、引领着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