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荆州:人水和谐绘新景 碧水长流润民生
信息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4-26 09:12:58

  长江穿越江汉平原腹地,为荆州带来丰富的水资源。人水和谐,关系着长江流域的水生态安全。

  长江母亲河“病”了,荆州儿女在长江大保护行动中,将生态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

  从洪湖拆围、退垸还湖、长江禁捕到推动渔民上岸、开展生态修复工程,荆州不遗余力保护母亲河,变与水博弈到与水和谐共生,开启人水和谐新生活,唱响让母亲河休养生息的和谐“变奏曲”。

  “人退鱼进” 共护长江母亲河

  4月,荆江两岸绿树葱茏,江水澄澈。

  望着碧波荡漾的江水,与同事巡江的58岁护渔员王新高感慨万千:“放弃捕鱼的生计、成为护渔员的那刻起,我一心盼着长江快点好起来。”

  自小跟着长辈捕鱼为生,王新高见证了长江生态环境的变化:“江里鱼越来越少了,国家实施长江禁捕,我坚决支持。”

  长江被过度索取,生物完整性指数一度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

  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施“十年禁渔”。长江“十年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是践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大举措。“禁捕令”下,荆江如何实现“人退鱼进”的历史性巨变?

  长江在荆州境内径流里程483公里,占长江干线通航总里程的1/6以上,占全省长江过境里程45.6%,境内2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占全省四分之一,湖北省禁捕的重点和难点在荆州。

  “做好禁捕工作,表面在水里,问题在岸上,症结在渔民,根子在观念。”迎难而上,荆州吹响了长江禁捕的战斗“号角”。2020年7月1日零时起,荆州纳入国家要求禁捕的水域,提前半年进入禁捕期。此后,动真碰硬,群防群控,全市形成了禁捕一盘棋、责任一张网、打击一股绳,并跨区域联合执法,对禁捕链条、共管水域全覆盖监管,全面做到渔民水上不捕、商人市场不卖、厨师餐馆不做、群众坚决不食,江面、湖面、市面基本实现“四清四无”目标。

  自禁捕退捕工作启动后,截至目前,我市4309艘国网锁定退捕渔船全部上岸,25693艘涉渔“三无”船舶被拆解、封存。

  人放天养 再现大湖潋滟风光

  站在洪湖岸边,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湖面上,水草茂密,候鸟回归,偶尔鱼跃水面,美不胜收。

  从小在湖上生活的渔民闫成高明白,这幅生态美景,来之不易。

  作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泊,洪湖曾一度被围网所困。“洪湖水,杆打杆”让洪湖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荆州下大力气推进拆围还湖。2016年,洪湖第二次拆围全面启动,至2017年1月底,洪湖围网全部拆除,渔民全部上岸。2018年底,洪湖启动退垸还湖和生态修复工程,永久拆除洪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近20万亩围垸、圩埂。

  从围到拆,从进到退,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下,洪湖迎来了蝶变:流域内珍稀动植物栖息地保护面积持续增加,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提升。

  与洪湖一样,为保护湖北省第三大湖泊长湖,荆州出台了全省首个湖泊保护法《荆州市长湖保护条例》,积极开展退垸还湿,实施禁捕,收回湖泊养殖经营权等措施,实施环长湖湿地修复工程,长湖迎来新生。

  为持续修复生态,我市稳步推进退垸还湖还湿。目前,洪湖退垸还湖19.53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97.7%;长湖退垸(田、渔)还湖还湿7149亩,任务全部完成。全市184个湖泊已全部收回养殖经营权,实行“人放天养”,有效改善了湖泊的防洪、灌溉和生态功能。

  坦然“上岸” 开启和谐幸福生活

  为了母亲河,为了后辈子孙,一代渔民“上岸”了。

  渔民生活无忧,母亲河修复才能无患。为了妥善安置好渔民生活,荆州全力做好政策、物资、技能培训等配套保障,助力渔民转业创业,全面开启岸上新生活。

  “共产党的恩情比那东海深,渔民的光景一年更比一年强。”洪湖渔民李金存,上岸后成为洪湖旅游港的一名游船司机,妻子成为旅游港商场的收银员。家里添置了一辆小汽车,购买了一套商品房,两人每天一同上下班,打心眼里满意如今的生活状态:“以前捕鱼,靠天吃饭。每天起早贪黑,一天只能挣几十元钱,不如现在生活安逸。”目前,洪湖渔民全部离湖上岸,生活均得到妥善安置。

  “我们上一季种的莴笋,这一季种的四季豆和长豆角,再过一阵子,就在它们旁边种上苦瓜,轮作管理好了收入才高。”在荆州区李埠镇龙洲村蔬菜大棚,陈中国边查看蔬菜长势,边盘算着蔬菜收入。2020年长江禁捕后,46岁的陈中国是全村最早一批上交渔船的渔民,“祖祖辈辈都以捕鱼为生,改行种蔬菜,我们也不愁。只要勤劳,生活一样过得美。”

  长江禁捕以来,我市7749名退捕渔民全部上岸,其中转产安置渔民5711人,符合参保条件的7199人已全部完成2020年度养老保险补贴发放,实现了人人有社保、有房住、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