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当“工业”遇上“互联网” ——荆州制造业“互联网+”发展观察
信息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1-27 09:48:40

  两年间,我市共培育“上云企业”1200家、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81家,纳入省级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企业6家,15家企业正在开展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

  数字经济为传统产业赋能,工业互联网为荆州工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随着5G时代的到来,现代工业管理与生产模式,正优化着传统产业生产组织方式。“互联网+工业”,将让荆州制造企业演绎出怎样的精彩?

  企业生产更高效

  说起荆州“智能制造”,不得不提湖北美的。2020年5月,我市首个5G智能工厂落户湖北美的,成为全市工业智能制造发展标杆。

  “平台像一艘‘航母’,数据如同一条条‘航线’,借助平台作用,每个生产流程都能一目了然。”1月18日上午,在湖北美的“工业大数据可视化平台”总控中心,该公司效率专员李尚凯监控平台运行情况时告诉记者。

  透过平台上的生产调度实况沙盘,记者看到,装一分厂、装二分厂、冷柜分厂生产时所需的成本、品质、效率、支付情况清晰明了,员工可提前解决生产线上出现的问题。

  “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李尚凯介绍,去年7月,湖北美的“工业大数据可视化平台”正式上线,在经历了半年时间的“磨合”后,各厂区生产效率提高30%。

  在湖北美的,“智能化元素”随处可见。冷柜分厂内,两台AGV机器人已代替人工,成为整条生产线配送物料的“主力”,其根据指定的路线和配送要求进行工作,降低人力成本,也为生产节约更多时间。

  “当5G全面铺开后,湖北美的智能制造还会再上一个新台阶。”李尚凯表示,到那个时候,“工业大数据可视化平台”能提前预判生产过程中将面临的各种情况,并将问题提前解决。

  应用领域更广泛

  在荆州,工业互联网还应用于石油机械、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它们借助“互联网”优势,优化传统产业生产组织方式,扩宽传统产业价值链,有效促进传统产业间相互融合。

  打破生产“黑匣子”,用“平台”助力“智造”。在四机赛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石油成套装备智能化平台,将市场、订单、采购、生产、售后、客户需求等信息有效串联起来,为客户带来维保计划、备件管控等多个增值服务。五方光电投入一种名为“EMS系统”的平台后,公司制品库存降低70%,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36万元。

  工业互联网缩短研发周期。监利龙定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产业链级“双创”资源汇聚平台,让公司存货周转提速30%、劳动生产效率提高50%、设备利用率提升20%的同时,还大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目前,其研发所用时间是以往的三分之二。

  从“卖设备”走向“卖服务”,传统企业走上“智能化”发展之路。原本研发制造石油工业装备智能仪器仪表灯设备的明德科技,借助工业互联网,专注于物联网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巨鲸传动公司通过“自己的研发团队+院士专家工作站”,推进“减速器+互联网”智能化项目,客户通过微信公众号,动动手指即可快捷下单……

  生存空间更广阔

  在荆州,一些专业化企业也正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生产与技术方式,为自身发展创造出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监利市浩宇制衣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为一体的纺织行业,前期信息基本靠QQ、微信、电子邮件等进行数据传送,制约了企业规模化发展。为此,该公司引进“MES系统”,从前端研发设计到末端环节,均按照数字化管控体系执行,生产效率提高20%,品质合格率提升至98%。

  近年来,我市涌现如湖北天盾、荆州市智慧城市科技、为企智造、赛乐氏等一批信息化技术企业,为全市有需求的工业企业量身定制智能化、精细化解决方案,提升企业精益管理水平与智能化程度。

  市经信局信息化推进科科长胡薇介绍,为培育一批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湖北省于2017年启动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平台(企业)试点示范项目。截至2019年,我市有3家企业纳入“双创”平台(企业)试点示范项目;在2020年的申报过程中,全市有13家企业报名。目前,我市纳入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5家、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企业1家。今年,为支持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我市出台《荆州市工业企业技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单个升级改造项目最高可补贴1000万元。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5G应用已全面开花,工业互联网发展脉络更加清晰。下一步,市经信局将借助各方资源,努力打造全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一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企业和产业园区,持续推进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和“企业上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