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熊志波 荆州区郢城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信息来源:荆州市绩考网 | 发布时间:2018-04-17 00:00:00


扎根基层一线  虽苦有乐犹甜



在乡镇一线工作21年后,2014年底,根据组织安排,我调任郢城镇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两年多来,在市、区两级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坚持少说多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圆满完成上级交付的各项任务,有力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也收获了一个基层公务员的苦乐酸甜。


第一点体会:征迁有苦有乐,征迁就是发展。

常言道,“穷不改门,富不迁坟”,征地拆迁被称为“第一难事”。郢城镇位于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北扩的“主战场”,人口密度大、棚户区多、群众期望高,征地拆迁更是“难上加难”。

2014年底,我刚到任,就体会到“第一难事”的浓浓“苦”味。绿地之窗二期工程亟待开建,但还有28户居民“稳坐不动”,其中一户邓某要价1000万元、我们“三顾茅庐”都吃了“闭门羹”。恒大金名都、绿地三期项目先后要上马,却卡在了包括楚源路23户临街门面、共计225户二次征迁群众上,更有人自恃“后台”强硬,声称得不到想要的补偿、便要找我们的“麻烦”。

怎么办?项目要推动、腾地是关键,城市要发展、征迁必须干。我对自己说,“宁愿掉肉,也不掉队”,再难再苦,也要攻下这些“钉子户”、啃下这个“硬骨头”。那段时间,几乎每天每夜,我都坐镇指挥部,白天抓业务工作、晚上带头给征迁对象做工作,“5+2”“白加黑”成为常态。经过走访调查、研究分析,我们找出问题症结,制定一户一策,按照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思路,充分利用“六圈”关系,紧密展开攻坚。两个月后,一直“避而不谈”的邓某在我和同事们反复十几次的沟通、劝说下成功签约;态度强横的王某也在他更懂政策的亲戚的教育、引导下配合“清零”。去年农历腊月二十九深夜,楚源路临街最后一户征迁对象李某,正式签下协议,全年征收圆满“收官”。我们也拖着疲惫的身体、怀着愉悦的心情,顺利“收兵”,在清晨来临之际回家,吃团年饭……

就这样,我们抱着不达目标、决不收场的决心,保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韧劲,既讲“勇”,也讲“谋”,圆满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征迁难题。2014-2016年,我们累计征迁居民1500户,服务协调建成还迁安置小区6个、54.4万平方米。今年,按照市、区计划,我们准备再征收房屋10000户、完成征收面积200万平方米。

付出,就有回报;有苦,才有甘甜。征迁的付出,保障了项目落地的需要;征迁的进度,赢得了郢城发展的速度。2016年全镇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2亿元,比2011年增加740%、年均增长148%。当前,荆北新区土地一级开发已完成投资34亿元,总长24千米的“五纵五横”主干道拉开了城市发展的大格局。荆州火车站、荆州中学、荆州医院、绿地集团、恒大名都等20多个项目完成投资超过300亿元,“荆州门户、城市客厅”雏形初现。城北片区腾地2500余亩,引来了荆州百盟商贸城、竹叶山汽车城、鑫和欣家居城,初步实现了农村到城市的华丽转变。


第二点体会:创卫有涩有甜,创卫带来改变。

“五城同创”是市委、区委站在建设“两个中心城市”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郢城镇城乡一体发展、融合发展的关键机遇和重要抓手。但说老实话,一开始,心里是酸涩的——放眼望去,“火车站周边像欧洲,城郊处处像亚洲,太晖一带像非洲”。

基础条件差,我们创造条件上。作为镇委的“班长”,我提出“创卫攻坚、郢城争先”的口号;我走遍全镇每一个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制定了工作方案;我身体力行,当好创卫志愿者,带动同事们走上街头巷尾、村舍路边自己动手捡垃圾——直到现在,随手清理身边的垃圾,已经成为习惯。我们发起“消除白色垃圾行动”,集体筹资,并号召群众自愿捐资购买垃圾桶、垃圾车,聘请专人清理垃圾,村组环境为之焕然一新。我们号召辖区企业参与“政企共创卫生文明城市”活动,引导企业争做创卫生力军,主动除尘去污、改造升级、清理垃圾、美化环境,收到良好成效。

工作底子薄,我们“跳起来摘桃子”。在迎接“明检”时,我们举全镇之力,累计投入2100万元,圆满完成全部“规定动作”,对背街小巷、房前屋后、公共场地加强整治,对工地运输车辆遗撒、占道经营、乱停乱靠加强治理,对主次干道、重点路段实行全天候保洁,扮靓了城市窗口。在巩固“暗访”成果中,我们又精心设计“自选动作”,筹资500多万元,对23个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小区、院落进行全面整治,1.1万居民因此长期受益。

借“创卫”东风,我们推动铁腕治违、铁拳拆违。2016年来,组织大型拆违活动15次,拆除违法建筑50处、8000平方米,城市形象的“毒瘤”和城市安全的“定时炸弹”得到拔除。旧房子倒下去,新项目建起来,城市面貌有了明显改变,社会公平正义得以维护,老百姓与我们的距离更近了,荆州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最初的涩也变成了心里的甜。


第三点体会:管党必须从严,厚爱更要严管。

几年前,郢城镇有些村里确实风气不好。党组织涣散,干部损公肥私,党员以党票谋取私利,村民抢种违建成风;有一个村连续三任书记被抓,在群众中的影响十分恶劣。分析根源,还是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

为了迅速扭转这一局面,我们严格执纪问责。长着一副“黑脸”,就要用好问责的“利剑”,对违反纪律的党员干部不留情面、决不手软。两年多来,我们查处违纪党员干部23人,在全区名列前茅,在全镇党员干部中也刻下了尺度、立下了规矩、形成了震慑。用好一张“婆婆嘴”,念好监督的“经”,小到“一包烟”“一杯酒”,大到“一顿饭”“一场牌”,我都要“打招呼”“扯袖子”;在潜移默化中,好习惯成为了自然,在不知不觉中,老百姓说,“干部变了、事好办了”。

为了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改变,我们在区委的支持下,又选派9名机关干部到村、社区担任支部书记、副书记、委员,进一步改善了基层和机关的人员结构,也改善了基层的政治生态、发展环境。我们的荆北村由一个集体经济负债累累的“空壳村”“涣散村”,转化为固定资产上千万元、年收入200万元的“进步村”“堡垒村”,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事实证明,党风好了,群众就会听党话、跟党走;人心齐了,好事就能办好。这两年,我们郢城镇总能干成几件大事。

2016年7月,长湖流域遭受98+洪水侵袭,辖区广湖垸段水位超历史33.48米、超保证0.48米、水位落差高达5米,530米的堤防多处出现散浸、脱坡和管涌,仅有一堤之隔的恒大名都工地和荆州火车站面临严重洪水威胁。在市、区的统一指挥下,我和全镇58名党员干部坚守一线、冲锋在前,带动1000多名群众,全力以赴加子堤、昼夜不休巡堤防;实现了对区委和群众“不倒一堤、不少一人”的承诺,也让基层党建通过了最严格的“大考”。

两年多来,全镇城乡低保、精准扶贫、养老保险等惠民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四个村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参保率达到98%以上,1023户、2494人实现精准脱贫。医疗、教育、就业、文化等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0.6%,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4.2%、2016年达到4200万元。

我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出身于农家、成长在基层,和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是党组织的教育和同志们的关心,把我从一名农村中学老师培养成一名乡镇党委书记。不论何时何处,我始终心怀感恩之心。感恩组织,牢记党员第一身份,以廉立身、清廉从政。感恩群众,牢记人民公仆角色,用赤子之心、赤子之情,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感恩同志,郢城一点一滴的变化、一草一木的发展,都得益于在座各位的关心支持。感恩家庭,没有父母妻儿多年的无私帮助、默默支持,也没有我今天的成绩。

过去,我虽然在工作岗位上做了一些事情,但对照上级的要求、对照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今后,我将更加虚心地向今天与会的先进典型学习,更加诚恳地接受领导和同志们的批评帮助,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发扬成绩,克服缺点,进一步找准着力点,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